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中总结|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阅读理解题

热点资讯 2018-10-29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热点资讯】

一、填充题

1.民族(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无纸化考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下面是无纸化考试平台登录入口,欢迎使用。

  点击进入《《《无纸化考试平台登录

无纸化考试平台登录

  无纸化考试,考前注意事项

第一:考生提前三天登录系统检测账号是否能正常登录;若有问题,请联系单位管理员重置密码;

第二:考前登录平台,点击“我的考试”,练习模拟考试,熟悉机制,避免正式考试无法操作。

第三:答题结束后,请学员点击“交卷”后等待系统提示“提交成功”并显示成绩,方可关闭考试页面。平时系统响应时间为5之10秒左右;

第四:当用户无法登陆时,原因不同则系统提示不同。(1)提示“验证码错误”,重新刷新验证码即可;(2)提示“用户已失效”、“账号不存在”或“账号或密码错误”,请学员先确认自己账号是否准确或有效。密码错误请联系单位管理员重置或拨打4006592288;

第五:请学员尽量使用IE9以上、火狐、谷歌等主流浏览器。如果用户未提交答卷遇到手机APP闪退,也可以再次登录手机APP端,重新进入APP考试即可(考试次数不变)。若需要民语言答题者请点击最上面“切换语言”可以同样参加考试;

1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自由的)、(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23、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5.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6.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27.只有进行(经济)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28.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29.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30.民族间(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31.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3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34.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000)公里。

35.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民主 )制度等。

3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37.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38.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族籍权利)、(参政权利)、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9.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40.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4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行使的问题)。

4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4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46.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7.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8.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 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 )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50.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5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5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5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5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56.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58.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59.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60.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38.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D)的中心环节。D.长治久安

39.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0.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1.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2.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3.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

44.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B.精神文化

45.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科技人员和教员

4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7.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48.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种。D.15

4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A.满、回

5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redianzixun/6871.html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