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牛的典故_有关牛的典故精选

典故 2022-10-30 专注教育 晴天

【www.jxxyjl.com--典故】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牛的典故1: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牛的典故2:

  饭牛而歌

  宁戚在喂牛时唱歌,引起春秋霸主之一齐桓公的注意,因此受到重用的故事,一向以佳话流传。屈原在《离骚》中歌而咏之:“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汉代王逸注曰:“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之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饭(喂)牛,叩角而商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干。从昏放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后人常用此故事为贤才落魄或君臣遇合之典,如李白诗“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李咸用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等。

  牛的典故3:

  刘宽让牛

  东汉刘宽,以仁厚谦和著称。“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故而“海内称为长者”。累官至大尉,勤于职守。他的最有名的故事是“让牛”,被范晔写进《后汉书》。说的是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走在路上,有人丢了牛,认定眼前拉车的牛就是自己的。刘宽并不争辩,下车步行而归。过了些时候,丢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刘宽的牛送了回来,叩头谢罪说:“真是对不起您这位长者,请责罚我吧!”刘宽说:“物有相似,事会出错,亏你能把牛送还,为什么要谢罪呢?”此事一经传开,州里都佩服刘宽的宽厚仁慈。

  牛的典故4:

  吴牛喘月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这样一则故事:晋人满奋,字武秋,官至尚书令。一次他在晋武帝身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见此情景,满奋面现难色。晋武帝笑着问他为什么犯难,满奋回答说:“臣好比吴地的牛,一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原来吴地(今江淮一带)的牛,多为水牛,最为怕热,太阳一晒它就发喘。久而久之,一旦看见月亮,便误以为是太阳,也喘息不停。对于这一典故,诗人们极感兴趣,时有吟咏。如李峤诗“在吴频喘月,奔楚屡惊风”,李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等。

  牛的典故5:

  骑牛过关

  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被尹喜发现,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后来老子离开函谷关入秦,遍游秦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最后隐居于扶风一带讲学,传播道教思想,他写的《道德经》,成为了道教的经典。老子死后葬槐里,就是现在陕西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麓。

本文来源:https://www.jxxyjl.com/diangu/62129.html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及主要人物】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10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1、《三英战吕布》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发布于:2022-10-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江夏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京ICP备18818288号-1